刘攽

刘攽bān(1023~1089)北宋史学家,刘敞之弟。字贡夫,一作贡父、赣父,号公非。临江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,一说江西樟树人。庆历进士,历任曹州、兖州、亳州、蔡州知州,官至中书舍人。一生潜心史学,治学严谨。助司马光纂修《资治通鉴》,充任副主编,负责汉史部分,著有《东汉刊误》等。►250篇诗文

生平

刘攽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,卒于哲宗元祐三年,年六十七岁。出自诗书世家,祖父刘式,南唐时举进士,入宋后,官至刑部郎中。父亲刘立之与叔伯四人俱举进士。

刘攽与兄敞同举仁宗庆历六年(1046)进士。历仕州县二十年,始为国子监直讲。熙宁中(1072),判尚书考功,同知太常礼院。因考试开封举人时与同院官争执,为御史所劾;又因致书王安石,论新法不便,贬泰州通判迁知曹州。曹州为盗区,重法不能止;攽为治尚宽平,盗亦衰息。迁京东转运使,知兖、亳二州。吴居厚代京东转运使,奉行新法,追咎攽在职废弛,贬监衡州盐仓。哲宗即位,起居襄州,入为秘书少监,以疾求知蔡州。在蔡数月,召拜中书舍人。元祐四年卒。攽为人疏隽,不修威仪,喜谐谑,数招怨悔,终不能改。

刘攽邃于史学,与司马光同修《资治通鉴》,专职汉史,作《东汉刊误》,为人称诵。刘攽、刘敞与敞之子刘世奉尝合著《汉书标注》,世称三人为“墨庄三刘”。“墨庄刘氏”被奉为古代家庭教育典范。刘氏卒后,家中除藏书千卷外别无财产。其妻指藏书对子女曰:此乃“墨庄”,将诗书作为家产教子女传承。

著述名录

  刘攽学识渊博,与兄刘敞齐名。欧阳修称其“辞学优赡”、“记问该博”。苏轼在草拟刘敛任中书舍人的制书中称赞他“能读坟典丘索之书,习知汉魏晋唐之故”。刘攽著作极为丰富,除了《资治通鉴》外,自己独立完成的著作还有100卷。其中,最有代表性的史学著作有《东汉刊误》4卷、《汉宫仪》3卷、《经史新义》7卷,《五代春秋》15卷、《内传国语》20卷等多种。刘攽也是宋朝的著名诗人和文章大家。他的诗歌风格较为生动,与欧阳修的风格有相似之处。他的文章更受到同时代的曾巩和后来的朱熹等人的高度评价。他的诗文由后人结集汇编成《彭城集》40卷。又著有《公非集》六十卷,《文献通考》及《文选类林》、《中山诗话》等,并行于世。

诗词迷网提供刘攽简介、生平经历、代表作品等详细信息。
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shicifans.com/author/848.html

刘攽经典诗词

  • 与亭

    刘攽〔宋朝〕

    构亭彼为谁,高士自相与。
    与游皆可人,与言是真语。
    与醉不独醒,与歌从和汝。
    与忘形骸迹,与偕同出处。
    实与不待求,久与非强许。
    世涂异冰炭,咫尺或龃龉。
    开此与者风,宁当转弃予。

  • 次韵穆父送仲至使北

    刘攽〔宋朝〕

    结束大使车,张旜理轻策。
    八荒已信浮,万里无直责。
    由来昆弟欢,庸非一日积。
    冠带引弓民,长城限疆埸。
    边人安昼眠,老不逢斗格。
    将帅剽甲兵,褒衣垂韨縌。
    金缯出王府,百万载书籍。
    候馆如鱼鳞,相望交国客。
    外门名家驹,长大俨且硕。
    诵诗三百篇,岂减崔亭伯。
    斯焉思无邪,群书矧探赜。
    指掌幽冀州,左右皆阡陌。
    皇华一何远,区脱为我役。
    前驱弩在覢,郊候抹红额。
    天声畅无外,不必关塞斥。
    但看书同文,依然具点画。
    夷羞珍湩酪,胡舞喧匏革。
    猎围得狐兔,割鲜亦奚择。
    儒生自古贵,忠信行蛮貊。
    虽令博望侯,何敢轻逢掖。

  • 题李白祠

    刘攽〔宋朝〕

    旧闻谪仙人,多以我为似。
    三生去来今,惟独变名字。
    泊舟姑熟溪,风月不如意。
    举头望青山,酌酒聊一醉。
    汉宫三十六,当时各自贵。
    昭阳与华清,究竟谁为愧。
    奴辈不自省,脱靴更谁避。
    而令弃贤材,孤负青云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