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岳阳楼

杜甫〔唐朝〕
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 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 亲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 戎马关山北,凭轩涕泗流。
拼音解读
xī wén dòng tíng shuǐ ,jīn shàng yuè yáng lóu 。 wú chǔ dōng nán chè ,qián kūn rì yè fú 。 qīn péng wú yī zì ,lǎo bìng yǒu gū zhōu 。 róng mǎ guān shān běi ,píng xuān tì sì liú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,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。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,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。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,我年老多病,乘孤舟四处漂流。北方边关战事又起,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。

注释①洞庭水:即洞庭湖。在今湖南北部,长江南岸,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。②岳阳楼:在今湖南省岳阳市,下临洞庭湖,为游览胜地。③吴楚:春秋时二国名(吴国和楚国)其地略在今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一带。下瞰洞庭,碧湖万顷,遥望君山,气象万千,唐张说建,宋滕子京修。以范仲淹千古名篇《岳阳楼记》驰名。坼(chè):分裂,这里引申为划分。这句是说: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。④乾坤(qiánkūn)日夜(一作“月”)浮: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。据《水经注》卷三十八:“湖水广圆五百余里,日月出没于其中。”乾坤:天地,此指日月。⑤无一字:杳无音讯。字:这里指书信。⑥老病:年老多病。杜甫时年五十七岁,身患肺病,风痹,右耳已聋。有孤舟: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。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。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。⑦戎(róng)马关山北:北方边关战事又起。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、陕西邠(bīn)州一带,朝廷震动,匆忙调兵抗敌。戎马:军马借指军事、战争,战乱。这年秋冬,吐蕃又侵扰陇右、关中一带。⑧凭轩:倚着楼窗。涕泗流:眼泪禁不住地流淌。涕泗:眼泪和鼻涕,偏义复指,即眼泪。

写作背景

公元768年(唐代宗大历四年),杜甫自公安(今属湖北)到达岳阳(今属湖南),登上岳阳楼远眺,触景生情,而写了这首诗。

鉴赏

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,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。从总体上看,江山的壮阔,在诗中互为表里。虽然悲伤,却不消沉;虽然沉郁,却不压抑。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。

首联虚实交错,今昔对照,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。写早闻洞庭盛名,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,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,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。用“昔闻”为“今上”蓄势,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。

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。洞庭湖坼吴楚、浮日夜,波浪掀天,浩茫无际,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!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,被王士禛赞为“雄跨今古”。写景如此壮阔,令人玩索不尽。

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,漂泊天涯,怀才不遇的心情。“亲朋无一字”,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;“老病有孤舟”,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、乘舟出峡以来,既“老”且“病”,飘流湖湘,以舟为家,前途茫茫,何处安身,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,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。自叙如此落寞,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。

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,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。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,引人联想。开端“昔闻洞庭水”的“昔”,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。而这,在空间上正可与“关山北”拍合。“凭轩”与“今上”首尾呼应。

首联叙事,颔联描写,颈联抒情,尾联总结。通篇是“登岳阳楼”诗,却不局限于写“岳阳楼”与“洞庭水”。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,从大处着笔,吐纳天地,心系国家安危,悲壮苍凉,催人泪下。时间上抚今追昔,空间上包吴楚、越关山。其身世之悲,国家之忧,浩浩茫茫,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,形成沉雄悲壮、博大深远的意境。

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,风格雄浑渊深,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,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。从总体上看,江山的壮阔,与诗人胸襟的博大,在诗中互为表里。虽然悲伤,却不消沉;虽然沉郁,却不压抑。宋代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引蔡绦《西清诗话》说:“洞庭天下壮观,自昔骚人墨客,题之者众矣,……然未若孟浩然‘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’,则洞庭空旷无际,气象雄张,如在目前。至读杜子美诗,则又不然。‘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’,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。”

全诗纯用赋法,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。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,没有形象,没有诗味。事实上,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,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,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。《登岳阳楼》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。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,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,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,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。

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,真挚感人;写景只是三,四两句,既是实写,又想象,一“坼”一“浮”,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。

作者介绍

杜甫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唐河南巩县人,祖籍襄阳,字子美,自称杜陵布衣,又称少陵野老。杜审言孙。初举进士不第,遂事漫游。后居困长安近十年,以献《三大礼赋》,待制集贤院。安禄山乱起,甫走凤翔上谒肃宗,拜左拾遗。从还京师,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。弃官客秦州、同谷,移家成都,营草堂于浣花溪,世称浣花草堂。后依节度使严武,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世称“杜工部”。代宗大历中,携家出蜀,客居耒阳,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。甫工诗歌,与李白齐名,并称李杜。后人又称其为诗圣,称其诗为“诗史”。名篇甚多,为世传诵。有《杜工部集》。►1185篇诗文

诗词迷网提供《登岳阳楼》的原文、翻译、注释、赏析等详细信息。《登岳阳楼》出自杜甫的作品。
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shicifans.com/shiwen/22.html

杜甫相关诗词

  • 八哀诗·赠司空王公思礼

    杜甫〔唐朝〕

    司空出东夷,童稚刷劲翮。追随燕蓟儿,颖锐物不隔。
    服事哥舒翰,意无流沙碛。未甚拔行间,犬戎大充斥。
    短小精悍姿,屹然强寇敌。贯穿百万众,出入由咫尺。
    马鞍悬将首,甲外控鸣镝。洗剑青海水,刻铭天山石。
    九曲非外蕃,其王转深壁。飞兔不近驾,鸷鸟资远击。
    晓达兵家流,饱闻春秋癖。胸襟日沈静,肃肃自有适。
    潼关初溃散,万乘犹辟易。偏裨无所施,元帅见手格。
    太子入朔方,至尊狩梁益。胡马缠伊洛,中原气甚逆。
    肃宗登宝位,塞望势敦迫。公时徒步至,请罪将厚责。
    际会清河公,间道传玉册。天王拜跪毕,谠议果冰释。
    翠华卷飞雪,熊虎亘阡陌。屯兵凤凰山,帐殿泾渭辟。
    金城贼咽喉,诏镇雄所搤.禁暴清无双,爽气春淅沥。
    巷有从公歌,野多青青麦。及夫哭庙后,复领太原役。
    恐惧禄位高,怅望王土窄。不得见清时,呜呼就窀穸。
    永系五湖舟,悲甚田横客。千秋汾晋间,事与云水白。
    昔观文苑传,岂述廉蔺绩。嗟嗟邓大夫,士卒终倒戟。

  • 能画

    杜甫〔唐朝〕

    能画毛延寿,投壶郭舍人。每蒙天一笑,复似物皆春。
    政化平如水,皇恩断若神。时时用抵戏,亦未杂风尘。

  • 章梓州水亭

    杜甫〔唐朝〕

    城晚通云雾,亭深到芰荷。吏人桥外少,秋水席边多。
    近属淮王至,高门蓟子过。荆州爱山简,吾醉亦长歌。

  • 杜鹃行(一作司空曙诗)

    杜甫〔唐朝〕

    古时杜宇称望帝,魂作杜鹃何微细。跳枝窜叶树木中,
    抢佯瞥捩雌随雄。毛衣惨黑貌憔悴,众鸟安肯相尊崇。
    隳形不敢栖华屋,短翮唯愿巢深丛。穿皮啄朽觜欲秃,
    苦饥始得食一虫。谁言养雏不自哺,此语亦足为愚蒙。
    声音咽咽如有谓,号啼略与婴儿同。口干垂血转迫促,
    似欲上诉于苍穹。蜀人闻之皆起立,至今斅学效遗风,
    乃知变化不可穷。岂知昔日居深宫,嫔嫱左右如花红。

  • 大觉高僧兰若(和尚去冬往湖南)

    杜甫〔唐朝〕

    巫山不见庐山远,松林兰若秋风晚。一老犹鸣日暮钟,
    诸僧尚乞斋时饭。香炉峰色隐晴湖,种杏仙家近白榆。
    飞锡去年啼邑子,献花何日许门徒。

热门唐朝诗词

热门名句

《登岳阳楼》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