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出塞九首·其六

杜甫〔唐朝〕
挽弓当挽强,用箭当用长。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。
杀人亦有限,列国自有疆。苟能制侵陵,岂在多杀伤。
拼音解读
wǎn gōng dāng wǎn qiáng ,yòng jiàn dāng yòng zhǎng 。shè rén xiān shè mǎ ,qín zéi xiān qín wáng 。
shā rén yì yǒu xiàn ,liè guó zì yǒu jiāng 。gǒu néng zhì qīn líng ,qǐ zài duō shā shāng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 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,射箭要射最长的。射人先要射马,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。杀人要有限制,各个国家都有边界。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,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?

注释挽:拉。当:应当。长:指长箭。擒:捉拿。列国:各国。疆:边界。苟能:如果能。侵陵:侵犯。岂:难道。

创作背景

  公元755年,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,杜甫前去观看。不料吐蕃部队损失惨重,杜甫痛心疾首,写下了这首前出塞。

鉴赏

 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,诗人先写《出塞》九首,后又写《出塞》五首;加“前”、“后”以示区别。《前出塞》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,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,本篇原列第六首,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。诗的前四句,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,颇富韵致,饶有理趣,深得议论要领。所以黄生说它“似谣似谚,最是乐府妙境”。两个“当”,两个“先”,妙语连珠,开人胸臆,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,强调部伍要强悍,士气要高昂,对敌有方略,智勇须并用。四句以排句出之,如数家珍,宛若总结战斗经验。然而从整篇看,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,而只是下文的衬笔。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。“杀人亦有限,列国自有疆。苟能制侵陵,岂在多杀伤?”诗人慷慨陈词,直抒胸臆,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。他认为,拥强兵只为守边,赴边不为杀伐。不论是为制敌而“射马”,不论是不得已而“杀伤”,不论是拥强兵而“擒王”,都应以“制侵陵”为限度,不能乱动干戈,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,侵犯异邦。这种以战去战,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,是恢宏正论,安边良策;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,人民的愿望。所以,张会在《杜诗府粹》里说,这几句“大经济语,借戍卒口说出”。从艺术构思说,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: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,讲如何练兵用武,怎样克敌制胜;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,力避杀伐,逼出“止戈为武”本旨。先行辅笔,后行主笔;辅笔与主笔之间,看似掠转,实是顺接,看似矛盾,实为辩证。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,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;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,也是不可取的。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,又以“制侵陵”为限,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。浦起龙在《读杜心解》中很有体会地说:“上四(句)如此飞腾,下四(句)忽然掠转,兔起鹘落,如是!如是!”这里说的“飞腾”和“掠转”,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;这里说的“兔起鹘落”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“拥强兵而反黩武”的深邃题旨。在唐人的篇什中,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,而本诗却以此见称;它以立意高、正气宏、富哲理、有气势而博得好评。

作者介绍

杜甫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唐河南巩县人,祖籍襄阳,字子美,自称杜陵布衣,又称少陵野老。杜审言孙。初举进士不第,遂事漫游。后居困长安近十年,以献《三大礼赋》,待制集贤院。安禄山乱起,甫走凤翔上谒肃宗,拜左拾遗。从还京师,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。弃官客秦州、同谷,移家成都,营草堂于浣花溪,世称浣花草堂。后依节度使严武,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世称“杜工部”。代宗大历中,携家出蜀,客居耒阳,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。甫工诗歌,与李白齐名,并称李杜。后人又称其为诗圣,称其诗为“诗史”。名篇甚多,为世传诵。有《杜工部集》。►1185篇诗文

诗词迷网提供《前出塞九首·其六》的原文、翻译、注释、赏析等详细信息。《前出塞九首·其六》出自杜甫的作品。
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shicifans.com/shiwen/5541.html

杜甫相关诗词

  • 醉歌行,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

    杜甫〔唐朝〕

    神仙中人不易得,颜氏之子才孤标。天马长鸣待驾驭,
    秋鹰整翮当云霄。君不见东吴顾文学,
    君不见西汉杜陵老。诗家笔势君不嫌,词翰升堂为君扫。
    是日霜风冻七泽,乌蛮落照衔赤壁。酒酣耳热忘头白,
    感君意气无所惜,一为歌行歌主客。

  • 黄河二首

    杜甫〔唐朝〕

    黄河北岸海西军,椎鼓鸣钟天下闻。
    铁马长鸣不知数,胡人高鼻动成群。
    黄河西岸是吾蜀,欲须供给家无粟。
    愿驱众庶戴君王,混一车书弃金玉。

  • 积草岭(同谷县界)

    杜甫〔唐朝〕

    连峰积长阴,白日递隐见。飕飕林响交,惨惨石状变。
    山分积草岭,路异明水县。旅泊吾道穷,衰年岁时倦。
    卜居尚百里,休驾投诸彦。邑有佳主人,情如已会面。
    来书语绝妙,远客惊深眷。食蕨不愿馀,茅茨眼中见。

  •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

    杜甫〔唐朝〕

   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,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《剑器》,壮其蔚跂,问其所师,曰:「余公孙大娘弟子也。」开元五载,余尚童稚,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《剑器浑脱》,浏漓顿挫,独出冠时,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,洎外供奉,晓是舞者,圣文神武皇帝初,公孙一人而已。玉貌锦衣,况余白首,今兹弟子,亦匪盛颜,既辨其由来,知波澜莫二,抚事感慨,聊为《剑器行》。往者吴人张旭,善草书书帖,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《西河剑器》,自此草书长进,豪荡感激,即公孙可知矣。  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。 观者如山色沮丧,天地为之久低昂。 □如羿射九日落,矫如群帝骖龙翔。[1] 来如雷霆收震怒,罢如江海凝清光。 绛唇珠袖两寂寞,晚有弟子传芬芳。 临颍美人在白帝,妙舞此曲神扬扬。 与余问答既有以,感时抚事增惋伤。 先帝侍女八千人,公孙剑器初第一。 五十年间似反掌,风尘澒洞昏王室。 梨国子弟散如烟,女乐馀姿映寒日。 金粟堆前木已拱,瞿塘石城草萧瑟。 玳弦急管曲复终,乐极哀来月东出。 老夫不知其所往,足茧荒山转愁疾。

  • 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

    杜甫〔唐朝〕

    郊扉俗远长幽寂,野水春来更接连。锦席淹留还出浦,
    葛巾欹侧未回船。尊当霞绮轻初散,棹拂荷珠碎却圆。
    不但习池归酩酊,君看郑谷去夤缘。

热门唐朝诗词

热门名句

《前出塞九首·其六》名句